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期刊目录 收稿进度 征稿启事 万方网论文检测 新课程期刊
现代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征稿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摘 要:本文以高职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文化交际理论为指导,以文化的输入和输出双向性为切入点,调查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和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现状,从生态文化学视角深刻剖析“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存在的原因并进行其对策研究。

关键字:中国文化失语;生态文化;高职英语教育

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增进了东西方多元文化的交流,语言与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促使外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的输入成为外语能力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跨文化交流需要目的语文化和本民族语文化的双向性传输,但在实际语言教学中却忽视了母语文化的学习,以至于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使得跨文化交际行为难以顺利有效地进行。

中国外语教学界的专家学者们对于“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做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如南京大学教授从丛通过对高校外语语言文化课堂教学的分析定义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内涵;山东大学肖龙福教授从教学大纲、教师和学生语言文化能力等方面重点剖析了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昆明理工大学杨玉老师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对于边疆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育中少数民族文化教学输入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上研究在应对母语文化缺失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亦有诸多不足之处,特别是在文化全球化与信息科技飞速发展背景下,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研究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不够,尚处于摸索的初级阶段,此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存在广阔的探索空间。

本文是以高职教育学、应用语言学、生态文化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同时吸取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前沿成果,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总结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从生态文化视角下研究高职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

文化生态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将生态学的方法运用于文化学研究,应用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自然、社会、文化)的各种因素变量相互作用的生态理论,探究文化存在规律、所处环境及发展状态,以寻求不同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面貌和行为发展模式。文化生态学用来解释文化适应生态环境的过程,而生态环境包括影响文化发展存在的自然环境,涵盖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社会体制及价值观念等发展状况的社会环境,内部体系相互关联的文化环境,,从文化适应视角来阐释人类文化行为。

失语症作为医学概念是指人们在语言认知过程中后天性损害所产生的语言理解识别和思维记忆性障碍。本文研究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是指高职院校学生中国文化知识及其英语相关表达能力低下,在涉外工作交际过程中不能用准确流利的英语表述向外传播中国文化内容,从而造成文化交流障碍的现象。

应用个案访谈、问卷调查、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及中国文化掌握程度、师生对于中国文化学习重要性的态度认识、中国文化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模式、高职英语教学大纲中母语文化教学目标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以上英语教学生态环境中各个因素发展的失衡是造成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高职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高职院校旨在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丰富文化知识及职业操作能力,并能熟练使用英语处理涉外工作的复合型高技能型人才,高职英语教学大纲虽然提出了宽泛的对于目的语文化教学要求,但缺乏明确的中国文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安排、教学方法、课堂模式以及教学评估等方面的详细描述。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自身和培养学生的文化生态意识不够,高职学生母语文化知识储备欠缺及其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不强,包括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及理想信念等的英语表达能力。高职院校师生在中国母语文化及其相关英语表达上的知识匮乏,导致了弘扬本民族优良文化传统输出方面的不足。

三、高职英语教育中文化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管理松散,大部分院校都开设了与西方文化相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程,而开设的中国文化选修课程较少,基本没有英文教材和与之相适应的全英授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英语文化帝国主义的强势地位严重阻碍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过多强调跨文化交际中英语文化的重要性,而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生态的平衡性。

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由来已久,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探讨以下应用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