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时期国家战略背景下赋予广大青年的历史使命,,研究生教育被高度重视。研究生德育工作是研究生高层次人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从德育工作中的基本组织单元“研究生班级”的特征分析着手,全面梳理了研究生班级的主要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后续研究生班级建设的工作思路,以便更好的服务研究生群体,更加高效的开展研究生班级建设活动。
关键词:研究生班级;现实问题;工作思路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来源,同时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是研究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由于研究生群体存在其独特性和个体的多样化,加上管理和服务配套工作存在缺失,因此导致研究生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效果有限。而研究生班级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单元和载体,也关系到研究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因此研究生的班级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研究生班级的特征分析
研究生班级是学生进行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基本组织载体,其不仅具有通常意义上集体组织的特点,也同时拥有属于自身的特征,例如在年龄层次、婚姻状况和人生阅历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以说,研究生班级建设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组织中个体成员的素质提升和发展。因此,研究生班级的建设要从两个方面均衡考虑,既要有组织整体的管理,也要关注研究生个体的特殊需求。由于研究生阶段学生比较独立,在其日常需求行为的表现上较为隐蔽,因而给予个体足够的尊重和重视,营造舒适愉快的沟通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2 研究生班级建设的问题分析
2.1 研究生班级组织观念较为薄弱
关于研究生班级组织观念意识薄弱是由两方面构成的,一个是教育者,另一个是被教育者。在传统的研究生教育观念之中,导师被赋予了主导作用,与研究生个体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生辅导员则被认为是配合导师开展相关德育工作的角色。这样角色关系定位的差异导致研究生的德育工作无从谈起,有责任和需求去做德育工作的辅导员被边缘化,而没有充足时间和精力的导师则放在了德育工作的第一线,从而导致研究生的班级德育建设工作无法得到学生的高度重视,收效甚微。
此外,研究生的班级德育工作很多时候会被党支部的活动替代,让学生对于党支部建设和班级德育建设产生混淆,进一步削弱了研究生班级组织意识。
2.2 研究生班级制度有待进一步规范
在研究生班级制度方面,应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任何制度的设立要着眼于研究生的实际需求和培养的基本要求。不仅可以激发研究生工作学习的热情,也同时保证了班级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例如《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选细则》、《研究生班长选举产生办法》、《学生干部绩效考核条例》、《研究生班级团建活动实施办法》以及《研究生优秀班级体评选办法》等贯穿了研究生培养的各个阶段的规章制度,这样不仅可以调动研究生个体在日常学习、科研和学生干部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同时无形中引导大家更加关注班级建设,也保障了研究生班级建设工作的实效性。
2.3 研究生学生干部队伍缺乏积极性
研究生阶段,大部分同学和教师都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研究生应该将全部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之中,从而忽视了研究生期间实践能力的培养。再加上学生组织建设的不健全,以及学院保障激励措施的不到位,导致研究生阶段参与学生组织的同学有顾虑,进入学生组织的学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也普遍不高,这也就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研究生整体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班级的建设。
2.4 研究生班级的文化建设严重缺失。
目前研究生班级建设普遍处于一种低水平阶段,十分缺乏有意识的班级文化建设,在偶尔开展的研究生班级文化活动也都比较缺少整体和系列。例如,有的研究生班级设计了属于自己专业班级的文化衫,形式很新颖,班级内的同学也在积极参与,相比于其他没有开展此项活动的研究生班级来说是很大的进步。相比自身来说,后续的班级文化活动没有形成持续的、有意识的班级文化建设。
2.5 研究生德育教育的师资力量与服务群体数量不匹配
在研究生各班级中,因为各专业设置的不同,各班人数也不尽相同,但总体研究生数量是在逐年增加,而研究生辅导员的师资力量并未随着研究生的增多而增加配备。因此,如何面对研究生群体规模给研究生德育工作提出的挑战,是广大德育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研究生辅导员和本科生辅导员相比没有那么多的限制,有的研究生辅导员带学生数量从50-500人不等。所以,研究生辅导员带学生的规模以及班级人数的不确定成为了影响研究生班级德育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德育工作的重点是侧重于研究生个体,进行针对性辅导,是的研究生增强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但由于班级人数的增加,日常工作的繁重使得研究生辅导员没有那么多精力保证顾及到每一个个体。
2.6 研究生心理问题和人际矛盾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