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宜宾学院国际化实践的基础上,探讨普通高等院校通过师资队伍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学术科研国际化、学生生源国际化四个方面的发展,扩大国际知名度,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策略,为有关高校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国际化;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学术科研;学生生源
为了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教育外事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深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根据学校“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综合大学”的办学目标,全面建设“创新型、應用性、国际化”的办学格局,实施全方位开放性办学发展战略,不断创新开放办学机制,开创学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局面,亟待提高宜宾学院国际交流合作竞争力。
1 我校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现状
近五年来,宜宾学院与国外多家高校或国外相关机构开展了内容丰富的教育合作,,扩大了教育开放,其各项国际化办学措施和合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1.已实施的提高国际竞争力工程。“十二五”期间与境外5所高校签订友好合作协议;组建财务管理专业ACCA成建制班和成立中德国际工程师学院;举办3场国际会议;引进1人次外籍专家;每两年都有两名美中友好志愿者来我校任教;共派出食品安全等5个优势学科学术交流团赴境外参加学术交流、合作科研、项目洽谈等;共派出教职工117人次出国(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科研合作、学术交流、进修、任教等,其中19名教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资助出国研修和国家汉办;共派出114名学生分别赴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及港澳台地区学习或社会实践。
2.来华留学生教育工程初现成绩。除美国、法国、德国的学生零星来我校学习汉语外,还举办了“乌干达中文翻译培训班”;同韩国、台湾等高校建立起了培养校际交换生、自费生的培养体系。
3.汉语国际推广实现突破。国家汉办外派汉语教师项目派出3人次去美国、泰国进行汉语教学。
4.问题与不足(1)有效的校院两级国际交流合作管理工作联动机制有待建立。(2)缺少国际化办学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真正能参与国际高端学术与科研合作与竞争的本土教师不够多,留学归国人员对教学、专业和学科建设发挥的作用不明显,双语教学人才培养和储备不足;管理人员队伍的国际化视野与水平均落后于学校发展现状。(3)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受境外修学分认定、家庭条件、就业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赴境外交流数量仍较少。(4)留学生教育工作进展缓慢。学校招收留学生的条件严重不足;缺乏留学生招生及培养的激励机制。(5)地域劣势对学校国际化办学有一定的制约。
2 我校教育国际交流合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结合我校办学的实际情况,2016年我校成为全省8所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的公办本科院校之一,且是全省首批入围外国政府优惠贷款促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3所高校之一,并成为教育部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全国15所首批试点院校之一,也是四川省唯一所进入“双百计划”的高校;国家政策的定位与支持和学校面临的新形势对学校的国际化办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3 提高宜宾学院国际交流合作竞争力的策略
1.强化二级学院在国际交流合作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建立校院两级国际交流合作体制和机制,实现校院互动和部门协同。 完善学校国际交流合作规范,充实国际交流合作人员队伍,加大其经费投入,为国际交流工作提供保障;把国际化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基本因数,构建以教师国际化、学生国际化、课程国际化、科研国际化等特色项目为重要参数的国际化目标责任管理体系,以量化指标的形式分解到各二级学院,并将之纳入其考核体系,逐步提高学院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实行校际合作项目负责人制度,鼓励和支持各院系与国外大学的相关院系签订院系合作协议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合作协议的有效落实。
2.加强“引智”工作,建立以为我所用为核心理念的海外人才引进与交流机制。加快实施海外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计划,建立海外高层次尖端人才引进长效机制;与人事处配合,充分利用海外招聘外国专家的渠道,招聘海外人才,预计每年招聘1-2名外国专家;继续做好美中友好志愿者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