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艳 本文字数:2550
[摘 要] 通过实践发现,特殊儿童越早介入康复训练,就越能促进他们各种能力的发展,其中学龄前特殊儿童作为特殊儿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龄前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短期目标看,通过康复训练可以促使特殊儿童更好、更快地适应生活学习;从长远目标看,它可以缓解国家和家庭的负担。因此,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切实解决学龄前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问题非常重要。
[关 键 词] 学龄前;特殊儿童;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 G76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0-0160-02
特殊儿童在《七维教育支持中心特殊教育辞典》第二版中狭义地理解为,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又称“缺陷儿童”“障碍儿童”,包括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多重残疾等类型。为了让残疾儿童适应生活,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学龄前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在2015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逐步实现0~6岁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免费得到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服务。
一、学龄前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现状
(一)學龄前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机构
康复训练机构有私立的和公立的,目前大部分康复机构是私立的,私立机构的办学往往以营利为目的,事事处处追求效益,教学设施的购置就会受限。[1]很多较贵、较先进的康复训练设备不会购买,从而导致康复训练机构的硬件设施、设备陈旧或不达标。部分私立康复训练机构由于资金不够雄厚,导致资金投入较少,从而购买的或租用的康复训练场地较小,又由于资金少,先进的康复训练设施、设备购买较少甚至没有购买,从而使康复训练条件较差。另外,国家对这些康复训练机构的资金投入较少、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不合格的康复训练机构仍然存在。
(二)学龄前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模式
康复训练机构为了让家长能够在短时间内看到训练效果,于是在制定康复训练时往往关注的是障碍的矫治,如听力残疾儿童的听力语言训练、智力障碍儿童的感知肌能训练、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缺陷行为的矫正等[2]。学龄前期是认知、语言、运动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就很难达到各种能力应该达到的水平了。[3]因此在学龄前期如果仅关注特殊儿童的障碍矫治,而忽视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就会让这些特殊儿童在其他方面发生障碍,从而使他们其他方面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加重这些特殊儿童障碍的程度。
(三)学龄前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专业教师
康复训练机构招聘训练师难,招聘专业的康复训练教师更难,因此招聘人员时准入门槛低,在岗的康复训练教师的学历层次大都是大专或以下,康复训练教师的专业背景较复杂,康复训练教师的专业素质一般较差,康复训练教师的流动性大,质量很难保障。
(四)学龄前特殊儿童家长对康复训练的认识
随着各种康复技术、医疗药物的不断更新改进,特殊儿童经过康复后回归主流社会的数量越来越多,尤其体现在听障儿童这一类型上,由于助听器、人工耳蜗等的投入使用,使很多特殊儿童能够像普通学生一样上学、生活。[4]但与此同时,一部分家长对康复训练的认识并不全面。例如,对言语障碍的特殊儿童,经过康复训练后能够基本发音,基本满足日常交流后,某些家长就满足于现状,可能会因为自身工作原因或家庭经济原因等,不再继续为孩子进行下一步的康复训练。部分家长没有认识到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长期性。对动作协调性障碍的特殊儿童,部分家长过分依赖仪器的康复训练,而忽略家长在孩子动作协调性发展方面的引导作用。
二、解决学龄前特殊儿童康复训练问题的对策
(一)高度重视康复训练机构,,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实现学龄前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全面免费
国家实施增加对学龄前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政策倾向和资金投入等措施。特别是对民办的康复训练机构,一方面进行政策扶持,另一方面还要进行资金扶持。同时要加强对康复机构的监督,从康复训练机构的救助机制、管理、服务水平到救助档案、评估、救助资金等管理进行全面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康复机构规范化服务水平,达到理想地开办康复训练机构的目的。
(二)实施“康教结合”的全面康复训练模式,注重学龄前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与全面发展相结合
“康教结合”的康复训练是以生活能力训练和潜能开发为目标,生活化的情景进行康复训练模式,主要是将知识与技能相融合、康复与教育相融合。教师在组织特殊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时,应当注重结合具体的内容融入现实生活中,通过结合日常的生活情景,带入孩子的情感,促进他们能够形成更好的认知,提高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5]例如,在美术课程中,特殊儿童通过画画技巧训练,在掌握各种色彩知识、描绘技巧的同时,也发展特殊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手工课程中,不仅学到了手工知识,还通过描线、涂色、剪贴、揉搓等精细动作训练,提高特殊儿童的观察能力及手指活动能力。第二种情况就是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引入生活化的情景。例如,对语言发育迟缓的特殊儿童,在进行口语表达训练时,引入生活中的常见情景,认识水果、蔬菜,唱简单的儿歌。对动作协调性障碍的特殊儿童,在进行动手能力和协调性康复训练时,引入生活中的剥豌豆、切菜、揉面等常见情景。不仅达到了康复训练的目的,还学到了新知识。通过康复与教育的相互促进,使特殊儿童的智力、日常生活的操作能力、职业技能及适应社会的心理能力等全方面能力得到提高。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学龄前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现状与探究
2020-06-26 | 阅读: | 栏目:论文中心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现在收23年12月版面,截稿中,只收四个4个版面7000-7500字符稿件。投稿邮箱:xdzyjy@163.com
- CN14-1381/G4 ISSN2096-0603
- 知网收录,万方收录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杂志动态
2021年全年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2021年12月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2021年11月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2021年10月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2021年9月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2021年8月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2021年7月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2021年6月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