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细明,曾光辉 本文字数:2774
[摘 要]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导向。目前高职院校实践评价体系存在体系分类不当,实践教学评价主体、客体缺失导致评价指标缺乏区分度的问题。重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按与专业的相关度和授课方式重构实践课程:课内专业实践课、课外专业课、课外非专业实践课和毕业实践课;将实践项目增设为评价客体;将企业人士、教师、学生增设为评价主客体,设计了按课程类别、按不同评价主客体进行的分层化和网络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本指标体系突出各评价主体的评价重点,强化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接轨,借助互联网平台使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达到深层次与动态化的效果。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重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2-0202-03
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实践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是实践教学评价活动的核心,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指南,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是实践教学评价活动得以顺利、客观、科学、有效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是指“高职院校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依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项目训练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与思考,达到掌握相应岗位技能,养成良好职业态度、职业素养,提升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1],实施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实践教学是否有效实施,其含义为实践教学是否正常实施及是否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传承实践知识、提升实践理性并生成实践智慧[2])。教高[2000]2号文件指出,“要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科技工作的紧密结合,邀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技术人员承担学校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同时,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技开发等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因此,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既要突出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又要关注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既要体现职业教育的应用价值,还应体现高等教育的人本属性,同时也要遵循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
原则。
一、当今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多由学校管理部门教务处主导并实施,其出发点基于统一的教学管理,评价目的重在教学的正常运行,突出教学中的知识及其逻辑演绎、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手段,教学效果上注重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教学秩序,评价指标具有单一性,导致实践教学评价的可执行性不强,对实践教学评价效果不佳,没能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作用。
(一)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分类依据不当
现行的实践教学体系没有明确的划分,一般按单一技能培训和综合技能培训来区分:实验教学、实习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活动[3],近年来,创业活动也成为潮流归入實践教学中。这种分类依据导致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困难,尤其对分散性的、不固定授课时间和地点的与专业无关的综合性实践,缺少相应的评价方式。
(二)实践教学评价主、客体缺失
目前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设计基本包括3项评价因素:“组织与管理”“教学与指导”和“学习效果”,其中“组织与管理”重在评价教学条件的准备与环节的规范,“教学与指导”重在评价教学人员的教学准备和授课能力,“学习效果”重在学生是否参与及其实训报告或作品完成情况。从这个体系分析,教学评价主体基本是教务处,评价客体主要是教师,其次为学生。这样的设计,是一种从上至下的单向评价,忽视了课程实施的主体即实践指导教师与学生自身感受及相互之间的感受,而且,在评价主体方面缺少企业人员参与,评价客体方面缺少对教学项目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不能评价实践教学内容的社会适用性,也不能多角度深层次地评价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无法达到有效指导提高教学质量的评价目标。
(三)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区分度
在目前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基本在理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普遍现象就是“一表多师”“一表多课”[4],重共性,轻个性,用同一个标准的评价指标给不同的评价主体去评价不同类型的课,不能体现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个性特征;而且评价指标表述抽象模糊,使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表达,不具备区分度,例如将“仪表得体、举止大方”“内容充实、信息量适当”,这种用过于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的评价指标,让人不知如何界定和评分,其结果将对评价数据的客观性产生影响。
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再认识
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它在时间、场所、内容、实施上都不如理论教学那样固定,形式上相对要灵活,教学效果上也不以气氛活跃和整齐有序为重点,而是注重教学的应用性和创新性。因此,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应符合实践教学的特点。
(一)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重新界定
实践教学形式多样,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体系[5],为实现学校管理层面的有效操作并体现评价的实际效果,可根据专业的相关度和授课方式(时间、地点)来区分实践教学内容:(1)课内专业实践课,含实验课和单一技能训练课;(2)课外专业课,如综合实训、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3)课外非专业实践课,如科研活动、创业活动、社会实践等;(4)毕业实践课,如毕业顶岗、毕业设计等。将实践教学按专业相关度区分,可明确实践教学的主次,专业课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部分,评价重点为评价实践教学的专业性、实用性,非专业课的实践教学作为学校实践教学辅助部分,评价重点为社会的适用性;将实践教学按授课方式区分,使实践教学不必拘泥于学生参与的时间、地点而重点评价实践效果,使评价具有可操作性,更适合现实需求。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2020-06-13 | 阅读: | 栏目:论文中心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现在收23年12月版面,截稿中,只收四个4个版面7000-7500字符稿件。投稿邮箱:xdzyjy@163.com
- CN14-1381/G4 ISSN2096-0603
- 知网收录,万方收录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杂志动态
2021年全年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2021年12月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2021年11月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2021年10月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2021年9月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2021年8月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2021年7月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2021年6月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