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秋艳 本文字数:2677
[摘 要] 通识教育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从实际出发,结合社会发展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我校的办学特色,对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的通识教育目标、通识教育核心能力及指标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通识课程体系如何构建的见解。
[关 键 词] 成果导向;通识教育;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174-02
一、通识教育
所谓通识教育,是将受教育者作为一个具有主体性的、完整的人而施以全面的教育,旨在促进学生道德、智力、身心的和谐发展[1]。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以实现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才能符合个体和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中系统进行通识教育的主要为本科院校,而系统开展通识教育的高职院校数量较少。
二、高等职业院校的通识教育
(一)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势头迅猛,如今已占据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从教育部相关的文件中可以看出,对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从“技艺性强的高级操作人员”到“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再到“高(端)技能人才”,进而发展为“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2],,这一过程体现出从教育部到各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观念上的转变,反映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如何有效地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恰恰是通识教育所能实现的,因此,打破以往高职教育只重技术技能的传统思想,引入通识教育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势在必行。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将通识教育引入高职教育是近年来一个新兴的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深刻体会到通识教育对培养发展型、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性,但也发现了实施通识教育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是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问题,学生在校受教育时间有限,需确保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不会降低学生的技术技能,并且不会给学生增加学习方面的压力。二是如何界定通识课程范围,即哪些课程属于通识课程,通识课程往往以选修课程作为主要的授课形式,科目具有多样性,如何选择开设的课程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在研究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时,我校正在开展“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研究与实施,而这一教育理念恰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三、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一)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成果导向是“以人人都能学会为前提,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而设计”的教育模式。
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应首先确定学校级别的教育目标、核心能力与能力指标。通识教育学院及其他学院(部)进一步制定其各自的二级相关内容,各专业则依次制定其三级教学目标、核心能力及指标。在明确上述内容之后,关于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活动设计等均围绕上述内容进行,以学生能力指标的达成、核心能力的具备、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最终目的。
(二)成果导向理念与通识教育的结合
根据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我校首先确定了学校培养目标,并确定学校核心能力为“A沟通合作(协作力),B学习创新(学习力),C专业技能(专业力),D问题解决(执行力),E责任关怀(责任力),F职业素养(发展力)”。
在确定上述内容的同时,学校还明确规定了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在完成各项能力培养时所占的具体比例。
以校级培养目标与核心能力为依据,结合通识教育研究成果,在校级目标的基础上,确定了通识教育目标为“成为具有沟通合作和独立思考能力的终身学习者;成为具备现代社会所需基本知识和文化素养的人;成为具有敬业精神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负责任公民”,通识教育核心能力及指標如下表所示。
如上表所示,通识教育核心能力及指标并未简单复制校级相关内容,而是依据通识教育特点及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需求,明确通识教育所应承担的内容而指定的。
为了实现通识教育目标,完成通识核心能力指标,必须在此基础上构建通识课程体系。
四、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通识课程体系构建
(一)通识课程体系架构
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以通识教育目标、核心能力及指标为指南进行的反向设计。通识课程主体框架包括正式课程和非正式课程,非正式课程是指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课程,正式课程又包括通识必修课程和通识选修课程,其中通识选修课程以通识跨域模组的形式进行组织。
(二)新理念下的通识必修课程与通识选修课程
通识必修课程主要对原有的公共基础课程和思政课程进行了重新定位,对原有的课程中不符合通识核心能力指标的课程进行了删除,不完全符合的课程进行了优化和整合,调整了课程内容,针对部分能力指标开发了新的课程,并且依据课程特点将其划分为通识基础课程与通识应用课程两类。其中通识基础课程培养所有专业共同需要的能力与素养,其课程内容对所有专业保持一致,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军事技能训练等。通识应用课程侧重于培养专业所需的共通技能,为专业服务,其课程内容兼顾专业差异,针对不同专业需求有所侧重,主要包括以下课程:就业指导、办公软件与设备应用、实用英语等。通识必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满足就业需求的基础,而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负责任公民,还需要通过通识选修课程,即通识跨域模组进一步培养。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通识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探索
2020-05-12 | 阅读: | 栏目:论文中心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现在收23年12月版面,截稿中,只收四个4个版面7000-7500字符稿件。投稿邮箱:xdzyjy@163.com
- CN14-1381/G4 ISSN2096-0603
- 知网收录,万方收录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杂志动态
2021年全年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2021年12月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2021年11月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2021年10月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2021年9月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2021年8月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2021年7月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2021年6月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