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翁晓萍 本文字数:2730
[摘 要] 教学实践需要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人提出不要一味依赖背景资料。但文本细读需要关注必要背景的融合度和深厚度,因为做到“知人论世”的深究,有助于学生细致理解文本的深层情感,全面感受人物形象,并提高审美情趣。
[关 键 词] 文本阅读;知人论世;审美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5-0106-02
现在很多专家强调高效课堂需要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把话语权和探究权还给学生,提醒老师要学会放手。有人说,文本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要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若加入背景资料,会削弱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的主体体验。但文本细读中,一旦注意了必要的背景资料的融合度和深厚度,往往会激活学生的信息结构,导向问题,解决疑点、难点,提高认知体验,从而建构了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而且信息时代的微课资料、专题视频中的背景知识点往往也为中职语文导学锦上添花,为学生理解文本助一臂之力。
可见,有一种文本细读,必须是“知人论世”的深究。教师可做有效引导或关键处点拨,也可以推动学生查找资料或作课后延伸。这种“知人论世”的文本深究在提升中职学生的学习参与度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细致理解文本的深层情感、全面感受人物形象,并提高审美情趣。下面就从三方面来阐述“知人论世”对文本深究的锦上添花之效。
一、知人论世,理解深层情感
《琵琶行》中白居易发出一声千古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文中一位曾红极一时而今沦落江湖的京城歌女,铮铮琵音让诗人重温时曲,身世诉说博诗人无限同情,但又如何引得诗人泪湿青衫,得出如此凄凉而略带怨忿的认同呢?要让学生理解诗人情怀,必须引入背景资料,或学生自行查阅资料,或老师及时讲述,这一块内容不可或缺,在“知人论世”中增进对诗人情愫的感受。提示内容可以稍稍全面一点,涉及白居易的身世、性格、被贬江州的具体过程,也可只关注诗人被贬的直接缘由。比如可提到,白居易曾在《杂感》中写过一句话:“是非不由己,祸患安可防”,,对这次贬谪深感无奈。就如同琵琶女的人生转折只因“年长色衰”这不可控的自然因素,而白居易的仕途转折也是因“越职言事”的罪名,这些不可控的“雷霆巨擘”想来正是诗人对琵琶女情感认同的契合点,读来让人深感无奈、激愤而为之深深叹息。引领学生追溯诗人的生平片段:白居易才学匪浅,28岁高中进士,38岁谱就传世名篇《长恨歌》,调任京城的第二年就正式任职左拾遗。但不久调到太子那边任左赞善大夫,正因他直言进谏的较真劲儿惹恼了皇帝和权贵们。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进谏阻止皇上把为自己登位立下汗马功劳的节度使裴均调到长安来当宰相的作法、上书反对让皇上宠爱的太监吐突承催做统帅等。后来因各方势力纷争,当朝宰相暴死、御史大夫兼刑部尚书被刺伤,一个多月后凶手依然无从抓获,这自然存在阴谋,可白居易第一个跳出来鸣不平,力主严缉凶手,这无疑又得罪了势力集团。于是有官员挑刺时任东宫官职的白居易不是谏臣,进言属于越权;还有官员谴责他无德行,竟然在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后还写《赏花》和《新井》的诗歌;当权者趁此机会把白居易贬为江表刺史(属地方州郡长官),可当贬官诏书刚刚下达,还有人落井下石,认为白居易根本不适宜任地方长官,最终改贬为江州司马。宁折不弯的白居易被无端扣了帽子后满怀凄楚地离开了长安,成了“天涯沦落人”……从史实中让学生知晓白居易的性格特征和蒙受的冤屈,从而真切理解他与萍水相逢的琵琶女产生的感情共鸣的缘由,也能体会到他的“泪湿青衫”的情不自禁。
《再别康桥》里徐志摩的浪漫情怀、离情别绪,如若要深入理解,那么诗人的康桥情结不能不提,背景资料不能不渗透。所以把一些课文相关的人物、故事有所选择地整合进来,去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沟通的桥梁,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愫和审美。整合的背景资料可涉及以下内容:一要补充徐志摩的浪漫诗人气质。他的诗歌文字清新而真纯,如一股清流挽救着我们情感的粗疏和淡漠。可提到他是因为仰慕罗素而来英国求学,由林长民(林徽因的父亲)牵线,通过英国著名作家狄更生的介绍进入康桥(剑桥)大学学习,生活得自由而率真;他那与自然契合的性情,不沾染尘世的喧嚣,所以诗中那个热爱自然的诗人可以幸福地、惆怅地、静悄悄地与河柳、水草、潭藻、星光神交许久,流淌着至美至纯的情意。二要补充徐志摩写作此诗时的心境。他在1928年重游康桥,11月6日在返程的南中国海上写下了这首诗。他当时内心是复杂的,虽然已娶陆小曼为妻,但内心还是沉淀着与林徽因的那段康桥恋情。这从他写给英国友人恩济之的信中可窥一斑,信中有一句心声:“我这一次故地重游,是带着再寻旧欢的痴想的。”诗人也曾说过“只那一春”不曾虚度,但也是最感受人生痛苦的时期……诗人就是在那个春天爱上了自始至终只把他当作朋友的才女林徽因,并与结发妻子张幼仪离婚的。所以在金秋写这首诗时,回顾金柳依然是新娘,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棵水草,泛舟追星光寻找那失落的梦……诗歌的意象在旧情故事中更加熠熠生辉。
教学《荷塘月色》,结合起社会大环境和作者朱自清家庭情况,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真切地理解“这几天心中颇不宁静”的丝丝心结。这篇文章在1927年7月发表,社会大环境“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期中太多的事让人心有余悸,比如王国维沉湖自杀与李大钊遇害事件,不可能一点不会在作为民国知识分子的朱自清心中泛起涟漪,他在《一封信》与《那里走》里就表露出深深的困惑,但他不可能如鲁迅那样表现出激烈、极端的爱憎,所以在文中只提了一句“心里颇不宁静”。另外,朱自清也难以排遣当时家庭生活中许多困窘和愁闷。当时,他的妻子武钟谦(卒于1929年11月)此时已怀上第五个孩子,但身体状况很不好,情况越来越坏;四个孩子还有两个(大的一个才9岁)仍留在江南,不能满足孩子“暑假时来接”的团聚要求;而朱自清的父亲一直以来实行传统家长专制,他与父亲数年不和……朱自清的心绪难以宁静。所以文章因情而起,那一段荷塘路,朱先生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略探知一二,以使学生更贴近作者的内心。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有一种文本细读,必须是“知人论世”的深究
2019-08-28 | 阅读: | 栏目:论文中心
刊物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现在收23年12月版面,截稿中,只收四个4个版面7000-7500字符稿件。投稿邮箱:xdzyjy@163.com
- CN14-1381/G4 ISSN2096-0603
- 知网收录,万方收录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杂志动态
2021年全年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2021年12月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2021年11月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2021年10月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2021年9月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2021年8月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2021年7月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2021年6月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