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期刊目录 收稿进度 征稿启事 万方网论文检测 新课程期刊
现代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征稿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作者:胡小和 本文字数:2552
  [摘 要] 通过解剖实验教学改革有益的探索和讨论,以期提高医卫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在认真调研和深入分析医卫类高职院校解剖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解剖实验教学改革应遵循的路径。
  [关 键 词] 医卫;解剖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8-0252-02
  一、医卫类高职院校解剖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不足
  高职院校处在一个相对末端和基础的地位,高职院校能够占据的资源和国家投入的资本相对有限。当前,一些高职院校解剖实验器材缺乏,实验台、实验室数量不足,尤其是实验教学标本不足,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标本的缺乏,一方面是由于学校的资金缺乏,购买标本数量不足;另一方面,尸体的来源相对较少,学校无法自制教学标本。
  (二)“双师”师资缺乏
  随着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医药卫生大类专业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导致医卫类高职院校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双师”素质师资的短缺尤为凸显。
  (三)教学模式陈旧
  教学模式是呈现知识的载体,部分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观念固化、教学理念陈旧,再加上解剖学内容多,课时又偏少,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解剖实验教学仍沿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因此,陈旧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利于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四)教学课时偏少
  由于种种原因,对高职院校的医学基础课课时普遍进行了删减,而且理论与实践课时设置失衡。如,临床医学专业的解剖学(含局解)课时仅为112学时,其中实验课为40学时,只占35.7%,护理专业的人体解剖学(含组织胚胎学)为96学时,其中实验课为40学时,只占41.7%。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解剖学知识点多,教师的教学任务与教学进度难以同步,学生学习效果欠佳等原因,导致部分解剖实验课时被理论课占用,这使原本解剖实验课时不足的问题更加“雪上加霜”,这样的课时安排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临床思维的培养。
  二、医卫类高职院校解剖实验教学改革遵循的路径
  (一)改善解剖实验条件
  近年来,学院加大了对解剖教学的资金投入,增添了解剖实验教学的基础设施,改善了实验条件,使每一项解剖实验开出率为100%,并为解剖实验流程的科学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
  1.改善实验环境
  为了降低福尔马林的刺激以及对人体的危害,学院8间解剖实验室都装有大功率排风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实验室福尔马林的刺激性气味;学生在进行尸体解剖、标本制作时,教研室统一发放一次性口罩,做好相关防护工作;定期清扫实验室,保证实验室通风。
  2.添置教学标本
  解剖组胚教研室自2011年学院升格以来,已进行标本制作6年多,在此期间,教研室全体教师利用寒暑假进行解剖标本制作工作,并聘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解剖学教授予以指导。我们将每年局部解剖实验后尸体上有使用价值的肢体及脏器取下,经加工、漂洗、晾干、上色、制盒、装盒、固定、灌注等工序做成盒装标本,累计自制人体解剖教学标本200余件。对一些局部精细标本和学院自己难以制作的标本,则由教研室向学院提出专项申请,从专门的生产厂家进行购买,每年不断更新和补充陈列标本。
  3.引入虚拟软件
  近年来,学院引入了4套多点触控虚拟解剖台及配套系统,即将投资申購数字人解剖系统临床版。据了解,数字人解剖系统临床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满足于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断层解剖学教学的人体标本、挂图、模型和图像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教师授课、学生自学和课程考试的数字化和个性化。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数字化,实验室环境的清洁化,,满足与临床结合的要求,适应课堂开放的需要。
  4.深化院校合作
  学院通过与高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互补,同时通过这种方式,高职院校也能够最快最方便地获得教学资源,使学校的解剖实验教学能够顺利有效高质量的开展。如,学院与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合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等,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教材开发和实验标本制作等。院校合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一方面要与优质的医学院校进行合作,获得前沿的知识和一些教学资料,同时也要与兄弟院校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共享信息和资源,以此获得双方共同的进步和提升。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落实进修培训制度
  医学基础部解剖组胚教研室严格落实进修培训制度。(1)学院每年遴选“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基地,并有计划地选送一批教师到医院、企业进行对口培训学习;(2)选派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3)要求并鼓励45岁以下专业教师,每年利用寒暑假或无教学任务时间去医院、企业参加不少于一个月的进修培训,及时掌握新技术、新标准、新方法、新工艺,了解新设备、新材料、新进展,不断提高“双师型”能力和素质。根据教研室实际情况,解剖学教师可以到医院外科或本科院校解剖教研室进修,每年组织解剖实践技能培训;积极参加学院每年对具有讲师(或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的辅导培训,考取医师资格或相关职业资格证或技能考评员资格证,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2.实施“双师”素质认定
  根据国家和湖南省有关“双师型”教师认定条件,学院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双师”素质教师认定标准,给予相应待遇,并定期进行综合考核,实施动态管理,不断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和业务水平。
  (三)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1.编写校本教材
  以人为本,要根据高职学生特点精心编写解剖实验校本教材,重构教材结构,整合精炼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实验报告,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解剖实验校本教材主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内容和方法、实验报告等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