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期刊目录 收稿进度 征稿启事 万方网论文检测 新课程期刊
现代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征稿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作者:范湘涛 本文字数:2528
  [摘 要] 当前高职院校职业价值观教育实施载体较为单一。要提高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明确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课程定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构筑学校、社会和家庭的联动机制。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职业价值观教育;联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8-0238-02
  职业价值观教育是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有效途径。但受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实施不顺畅,效果不明显。只有从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在逻辑结构和规律性出发,明确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课程定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充分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功能,形成学校、社会和家庭的联动机制,才能有力地提升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一、明确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课程定位
  当前职业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政课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的一个内容,缺乏具体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模式不具有针对性,让学生很难产生基于价值认同的思想共鸣,对学生个体职业价值观的形成缺乏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明确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课程定位。
  从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来看,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利益观有着猛烈的批判,通过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2)职业价值认知教育。职业价值认知教育通过让学生认识职业的外在表现和内在价值,对职业价值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和把握,从而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3)职业价值评价教育。由于职业价值评价存在不确定性,基于职业价值评价教育的基本目标,学生在进行职业决策和选择时,应该具备判断职业的属性、功能以及价值的大小等因素的能力。(4)职业价值选择教育。高职院校学生具有正确的职业价值选择能力是职业价值选择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在自我价值实现的职业选择中,,有着基于现实条件的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需要的价值理性。因此,职业价值选择应成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内容。
  由于思政课和就业创业指导课课程教学目标的差异性,职业价值观教育并没有形成相应的教学体系,因此,要提升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就必须要明确职业价值观教育与思政课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的关系。(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目的的设计,改革相关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思政课的“三观”教育成果成为学生形成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坚实基础。(2)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应更加凸显。职业指导课程教学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必须把职业价值观教育贯穿到就业指导课与职业生涯规划课中,以提高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影响力,为学生提供职业价值认知、评价与选择的方法。(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功能。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就是强调社会实践和技能训练,公共基础课程的德育社会实践和专业课程的专业技能实习实训都承载着职业价值观教育功能。
  二、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职院校参与到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教师主要包括:招生就业处专职就业创业指导教师、教“两课”教师、“就业专干”辅导员、专业课(特别是有社会兼职的)教师等。这些教师有的是直接参与职业价值观教育课程,有些则是在具体工作中蕴含着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因此,职业价值观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对高职院校展开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1.培养职业价值观教育专业化、职业化的教育者队伍。就当前高职院校职业价值观教育工作实际而言,大部分学校还没有专任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教师。通过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师队伍,将大幅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信息占有程度,这对有针对性地展开职业价值观教育相关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2.强化思政课教师职业价值观教育自觉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与主阵地。必须发挥思政课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功能,一方面必须强化思政课教师形成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自觉意识;另一方面,必须强化思政课中针对性展开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教学设计。
  3.发挥辅导员的专业化优势。作为高校展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的专职化在不断地提升和细分,既有就业“专干”,也有“第三课堂”专职辅导员,从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辅导员有望成为展开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力量。
  4.发挥专业老师和外聘企业专家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功能。他们的课堂讲授很容易跟职业价值观联系在一起,而且,这样的讲解基于职业的现实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从而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高职院校展开职业价值观教育,教与学的课堂环节备受重视,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实际上,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展开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把职业理想、职业追求的宣传融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自身价值实现的追求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得以呈现。通过建立网上互动平台,让在校学生、毕业学生、职场人员、成功人士共同参与,通过互动交流,提供就业信息资源,了解他人的职业选择和职场经历,表达自己对职业价值的理解和观点,展开职业价值选择问题的讨论等,都能很好地提升职业价值理解。
  让职业价值观教育在校园文化中無处不在,充分利用好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筑物等物质文化载体,精心包装关注度高的校园景点,制作各类具有职业价值话语的警示牌、宣传横幅、灯箱广告,弘扬正能量,陶冶学生的情操、坚定他们的职业理想。高职院校相对完备的校办企业、实验实训基地也可以成为展开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基于职业环境的岗位模拟与实训,使学生加深对职业价值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