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期刊目录 收稿进度 征稿启事 万方网论文检测 新课程期刊
现代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征稿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作者:尹辉 戴学军
  [摘 要]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在地理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能否满足当代大学生学习需求的视角,通过对某高师院校2015届和2016届地理科学专业进行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得到学生学习地理信息技术前后的兴趣、认知、掌握程度及其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学习体会和学习期望。
  [关 键 词] “互联网+”;地理信息技术;高师院校;地理科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4-0072-02
  一、引言
  2015年3月,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应用服务的新时代发展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加快教育信息网络化和互联网平台建设。近年来,“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探索与优化已成为各高校课程建设中备受关注的焦点[1]。对互联网教学平台和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许多高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研究成果。然而,我国高校现有的网络教学资源无论在专业方向上,还是在具体内容上,均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化“互联网+教育”的教学需求[2]。据此,本文以珠三角某高师院校2015届和2016届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运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得到学生学习地理信息技术前后的兴趣、认知、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学习体会和学习期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地理信息技术教改方案,并以地理信息技术的一个具体教学实例加以说明。本研究期待能为“互联网+”背景下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地理信息技术的理论培养和实践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为了更好地开展本调查研究,本文选取广东省珠三角某高师院校讲授《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概论》《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地理信息技术课程的两位专任教师、76名2016届地理科学专业大四学生和77名2015届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调研目标进行问卷设计,对76名2016届地理科学专业大四学生和77名该高师院校毕业的2015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到两届学生学习地理信息技术前后的基本情况,并在两位地理信息技术专任教师的配合和帮助下,主要针对学生学习地理信息技术的有关情况进行深入访谈,记录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二)调查过程
  1.师生访谈。本研究主要进行了两次正式的访谈,第一次访谈的目的是明确影响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因素以确认问卷内容;第二次访谈基于第一次访谈和调查问卷结果,讨论“互联网+”背景下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地理信息技術教改的具体方向。
  2.问卷调查。根据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对地理信息技术课程的新课标和教学要求,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探究珠三角某高校地理科学专业2015届、2016届学生接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概论》《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地理信息技术前后的综合认知。针对学生的问卷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个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年级、文理科属性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主要调查本科生对学习地理信息技术前后的兴趣、认知、掌握程度等内容;第三部分收集本科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学习体会和学习期望。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3份,回收有效问卷142份,有效回收率为92.81%,其中,男生比例为38.56%,女生比例为61.44%;文科生比例为54.90%,理科生比例为45.10%。
  三、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调查表明:珠三角某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的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仍偏重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对涉及的实验课程在机房进行小班授课。学生在正式学习地理信息技术之前,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具体内容和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不高,但41.86%的学生表示对地理信息技术较为感兴趣,而对地理信息技术毫无兴趣的学生比例仅为20.93%。调查中95.35%的学生表示课前缺乏教师对地理信息技术学法上的具体指导,希望课堂外能得到教师更多的网络答疑和在线帮助。在大三整个学年集中学习地理信息技术的过程中,48.84%的学生表示地理信息技术的学习难度较大,仅32.56%的学生表示能掌握基本的知识点,而18.6%的学生表示难以听懂相关的知识内容;从学生对地理信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认识来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较好的学生仅占2.33%,46.51%的学生对地理信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一定了解,34.88%的学生对此缺乏认识和了解。
  (二)结果分析
  由于地理信息技术包含了《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概论》《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涉及空间测量、空间参考、空间定位、拓扑关系、叠加运算、影像解译等多方面的知识,学生初学起来会明显感觉到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点较多且难以有效构成知识体系。由于学生初学地理信息技术时就难以形成知识体系,对地理信息实践操作中的原理部分又多限于一知半解,故只能机械地记忆知识和原理,致使学生的地理信息技术实践能力较弱。由于课前教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网络化教学资源与自学指导,,加之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还难以深入理解和接受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中的原理和方法,课后又缺乏网络化配套教学资源的必要补充,使学生难以对已学习的地理信息实践操作进行较好的巩固。
  四、“互联网+”背景下地理信息技术的教改方案
  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广泛应用,学生不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海量的教学资源,还可以将自己筛选的有用信息通过QQ、微信等聊天工具和网络云盘实现共享和交流,这显然有利于教师开展课堂外基于“互联网+”的小组式互动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搜集和编辑教学素材,并发布到QQ群、微信群或网盘,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前就帮助学生明确知识体系和重点内容,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通过QQ群、微信群、网盘等交流渠道,学生不仅可以获取教师的悉心辅导,还可以直接在网络上完成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和课后作业,方便教师及时地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评价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点赞”的方式给予肯定;对接受能力稍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握手”的方式给予鼓励,并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行为,做到“对症下药”。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不明之处,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帮助,使师生互动不再受制于传统的课堂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