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期刊目录 收稿进度 征稿启事 万方网论文检测 新课程期刊
现代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征稿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 > 论文中心 >

作者:沈益英 孙燕燕
  [摘 要] 针对高三会计专业课复习中普遍存在的“上课听得懂,考试不会做”的现象,提出了复习教学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帮助和引导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解决这两个问题,在高三会计专业课教学中引入了“思维导图”,并探讨了它在复习课中的实践成效。
  [关 键 词] 思维导图;会计复习;应用;实践成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0-0182-03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趋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升学有了一个很好的通道——单考单招。近年来,我省也加大了普通高校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力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财会专业作为一个热门专业,每年都有大量优秀的考生角逐,竞争激烈。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课?知识点的简单重复、题海战术都无法达到单招单考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尝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高职财会专业课考题涉及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三门课程,近几年随着高职考试题的应用性、灵活性的增强,会计专业课更加注重不同学科、不同章节间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在多年的高三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中职生在会计专业课复习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上课听得懂,考试不会做,甚至同样的知识点经过数次练习之后,考试时还是会出现面对似曾相识的题目脑子一片空白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差,没有及时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序组织起来,时间一长,就混淆甚至遗忘了;另一方面,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缺乏有效反思,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弱。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高三会计专业课复习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为分析、解决问题做准备。
  二、思维导图概述
  (一)概念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由英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图解形式的记笔记的方法。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激发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1]。
  (二)特点
  东尼·博赞认为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特征:(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因此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的(如图1),这与大脑的神经元很类似[2]。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思维导图的特点其实也可以归纳为:重点突出、联想丰富、结构清晰。
  三、思维导图在高三会计专业课复习中的应用
  为了改变传统高三会计专业课复习中普遍存在的“上课听得懂,考试不会做”的现状,笔者尝试了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教学的新模式。下面以高等教育出版社葛家澍、耿金岭主编的《企业财务会计》第四版第二章“货币资金”为例,说明在复习时如何针对某一章节做一张思维导图。
  (一)确定中心主题(课前)
  中心主题要醒目,一般放在整张纸的中央,既可以用会计专业术语表达也可用形象会计图画表示,如果能将两者有机结合效果更佳,如第二章货币资金(如图2)。中心主题帮助我们设置了思考的焦点,整个思维导图将围绕这个焦点展开。
  (二)绘制思维导图(课前)
  思维导图的绘制我们既可以采用手工绘制,也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如Mindmanager)绘制(如图3)。一般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绘制,通过电脑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这种方式的教学更加利于学生学习,同时还可以帮助老师更加精确地掌握复习进度。而因为硬件条件的限制,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通常采用手工绘制。在绘制过程中,手绘的各种线条会给大脑留下很深的印象,所以绘制的过程也就是将知识一点点融入大脑的动态过程。确立了中心主题后,学生课前应以考纲为依据,绘制本章各考点的思维导图,这一过程既可激活原有认知,又能发现未知内容。
  (三)修改思维导图(课中)
  学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课上教师可以抽取几幅典型的思维导图,与学生一起点评、交流,从而完成对课本内容的再次挖掘、整合。在此基础上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思维导图(如图4),增强记忆的同时形成个人的复习资料。教学实践表明,,对思维导图的每一次修改其实就是对所学内容的再次巩固、提炼,整个过程在增进师生互动的同时可以促进不同程度的学生对本章内容更进一步的理解。
  (四)学生用图解题(课中)
  在理清知识体系、修改完善思维导图后,学生对本章的内容有了全局的认识与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可以避免顾此失彼,考虑问题也会更全面。同时,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又是一次对知识点深入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修改完善思维导图(如图5),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五)学生用图总结拓展(课后)
  对中职学生来说,课后巩固环节通常是最薄弱的。但思维导图用关键词代替了长篇幅的句子,用丰富的颜色与符号刺激了人的大脑,这大大激發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喜欢这样的形式,愿意主动去总结、去归纳,从而再次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整体把握。
  四、实践成效
  实践表明,在高三复习课中引入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不仅有利于教师梳理自己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针对性,而且还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学习过程并且学会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一)优化教师的“教”